本文转自JustFont,要查看更完整的文章内容,请前往原文查看,传送门:
https://blog.justfont.com/2013/01/who_is_right/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字体设计师面对这么庞大的中文字,会不会造错字啊?
老实说,当然会。
虽然商业公司一套字上市之前,一定会再三确认过,不过有些罕用字还真是几百年不会用到一次,造这些字时,百密还是可能会有一疏的。
像这个“墭”字,老实说那怎么念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标楷体字形,不知道为什么少了一竖… 我想这应该是错字没错。
除了这种明显的错误以外,也有可能是本来正确写法就众说纷纭的。像下面这个爨字(怎么又是一个怪字),根据小篆,一般认为正字写法是右边标楷体的字样,上面中间是个ㄒ的形状。然而因为这个偏旁没在其他字出现过,自古就常被误写成“兴”的样字,于是很多字型(包括旧版的细明体)也都这样造了。(注:查了一下康熙字典,其实又是不同的写法…)
自己平常习惯的写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写法。对字型设计师来说,这是个头痛的难题。
尤其是,当一个字有很多种写法时,要依照哪个版本认为是“正字”呢? 这其实又很见仁见智了。
以台湾来说,教育部颁布有《国字常用标准字体表》与《国字次常用标准字体表》(之后我们简称“教育部标准字体”)。香港也不甘示弱,根据香港的习惯,公布了《常用字字形表》。中国大陆是在公布《简化字总表》后,进一步公布《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作为字形的规范标准。日本则是公布了《当用汉字字体表》作为常用汉字的印刷字体依据。
这些表的性质又分别有所不同,台湾的教育部标准字体规定非常严格,但没有强制推行,所以业界支援的情况也不太一定。香港因为用了台湾的BIG5标准,虽然有自己的标准,但使用者能接触的产品有时则是被台湾产品牵着走。中国则是非常严格,甚至纳入GB18030强制标准,凡是宋、楷、黑、仿宋这些基本字体,笔画跟标准有丝毫不符的,一律不准上市(所以这些字体,即便是不同公司的,总是长得一个样,很难区分)。日本法律则并没有明订这是强制标准,但可能是日本的国民性吧,业者自然而然很积极去遵守它。
有图有真相
看这些标准的名称,不如直接看图吧!
除了各地区的官方标准以外,我一并把台湾以前常见的印刷体样本,以及康熙字典所刊登的样式也呈现出来。(※这里所列的中国标准字样,是中国对于繁体字的规定字样。过、请、时等字平常是写简化字。)
最前面的“过”字,可以看到“辶”字旁的部份,过去的宋体样式是两个点的。但现在各地官方标准都倾向比较楷书的习惯只留下一个点,尤其是台湾、香港的标准还把宋体比照楷书设计成神秘的弯笔。另外可以注意到中国标准,右上角的写法不太一样。
芬字请注意草字头以及中间八的捺笔起笔部份。
有字请注意下面的“月”,台湾标准统一所有的“月”第一笔做撇;然而传统的月其实是做竖的。有趣的是,康熙字典的月,两横不接触右方,然而所有其他印刷体都没这么做。
示的部份请注意下面竖笔是否钩起,这点除了台湾,其他地方都钩起来了。
也有人认为各地订的标准实在都莫名其妙,奉康熙字典的字样才是重视传统标准。但是,康熙字典其实有些字也是很特殊的,例如“敬”字的左上角,虽然书写上通常是写成草字头,但由于造字原理上这里与草无关,所以康熙字典做为字书,有刻意把造型与草字头区分开来。台湾、香港都依循了康熙字典的样式,而日本、中国的标准则倾向比照手写习惯。有趣的是,除了字书以外,一般的铅字印刷体,以前也是不太区分这个的。
尤其好玩的这个“在”字,看到康熙字典的写法,你会不会很惊讶呢! 其实在字本来是个手字旁加上土! 但是,如果印刷字体依照康熙字典造成“扗”,又有多少人看得懂呢?
到底哪个写法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呢? 该以哪个为准呢?
或是这样问吧,要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以后有机会,这个连载会继续分别讨论各地每个标准,以及讨论一些部首的各种造型。
看了这个爨,国标和韩国标准是一口,港台标准是一T,日本又是另一个标准。
如果不是重新造轮子的话就还是按照标准来
每次看到这种无聊的争论就忍不住想哔哔两句,选择困难症时你就按当地的标准来就行了,不要把异体字当成所谓的“艺术”,这种“艺术”也就一开始看着新鲜罢了。还有不要再说什么宋黑楷仿都是一个样了,汉仪玄宋、华康ud宋、方正准雅宋了解一下?就算你不知道这些,那思源宋体总见过吧?那些看着一样的宋体之所以一样是因为设计师都是按照一个模子出的(宋一体,宋二体),这么搞不审美疲劳才怪。还有黑体,现在的中文黑体早就百花齐放了好吧~_~